水質指紋溯源技術進一步提升執法局環境應急溯源能力
7月1日,由江蘇省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與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聯合共建的“蘇州市環境執法和應急溯源實驗室”正式成立。實驗室主要對標國內外溯源技術先進水平,緊扣蘇州市生態環境管理當前污染源識別等難題及未來發展需求。
回顧這座實驗室的誕生,雙方合作的契機源于去年蘇州市一次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處。面對長達200多公里的污水管網,蘇州市生態環境執法隊員第一時間留存水樣,“水體指紋”溯源技術“大發神威”,最終精準鎖定廢水排放地點。
62名執法隊員,兩小時共采集水樣315個
7時6分,數值為8.73;8時6分,數值為4.43;9時6分,數值為0.49;10時21分時,數值已降至0.28。
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土壤與水環境執法科科長俞黎明向記者展示的,是蘇州城南污水處理廠去年10月27日的一張數值表,表格中清晰記錄著當天上午處理廠生化好氧段內污水硝酸鹽氮值的變化。
“常規運行過程中,硝化段尾端氨氮低于0.5mg/L,且硝酸鹽氮值在線顯示值為18mg/L左右。而當時硝化段氨氮濃度逐步升高,硝酸鹽在線監測儀讀數快速下降,按照之前經驗判斷,我們認為受到了異常來水的沖擊?!倍潭?個小時,硝酸鹽氮值急速下降,這種極其異常的情況讓城南污水處理廠總經理沈永慌了神。
俞黎明告訴記者,接到通知報告時,已是上午10點半,距離硝酸鹽氮數值開始明顯變化已過去3個多小時。時間在飛逝,水體在流動,要想查出水質異常的原因,當務之急便是對管網全線進行水體采樣、留存,以便于之后的分析、研判。
采樣工作聽起來簡單,但實際困難重重。城南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廢水13萬噸,管網總長度達到210公里。包括10個提升泵站,其中最遠的10號泵站距離污水處理廠直線距離將近30公里。
如何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全線采樣,這考驗著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的能力。“我是當天10點45分通過電話接到任務的,11點半我就已到達4號泵站進行水體采樣。”當天,來自吳江執法局的吳費旸參與到污水管網的水體采樣。
像吳費旸一樣參與到水體采樣的執法隊員共有62位,當天他們每兩人一組,對108個沿線窨井進行逐一采樣,兩個小時共采集水樣315個?!皼]有這315個水樣,我們后期的案件追查工作根本無從開展?!庇崂杳魅缃窕貞浧鸩蓸庸ぷ?,仍十分感慨。
為污水驗“指紋”,鎖定廢水排放點
水體采樣工作的完成,意味著210公里管網內的水質情況基本“畫像”成功,但接下來一個問題浮現出來:廢水到底從哪里來?
如何分析現有水樣,找出其中的蛛絲馬跡,成為抓到“排污真兇”的關鍵?!熬拖窆惨罁缸铿F場勘驗到的指紋進行辦案,我們的執法工作也是從水體的‘指紋’開始追查的。”俞黎明所介紹的水體“指紋”,是一項能夠識別污染源的水質指紋溯源技術。
水質指紋溯源技術研發團隊負責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黨委副書記吳靜告訴記者,有機物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照射下會出現特定的三維熒光,而水體中有機物的成分不同,發出的熒光光譜則不同,類似于人的指紋。
“一方面,不同行業的排水水質指紋存在明顯差異,通過與已知污染源的水質熒光指紋進行比對,能夠確定疑似污染源;另一方面,通過比較水紋的相似度,也能判斷出廢水的排放點。”吳靜說。
于是,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將管網中的10個泵站水樣依次與城南污水處理廠中的異常污水進行“指紋”對比,很快便有了新發現:依據分析水紋,污水處理廠進水受到的是化工、制藥等行業廢水沖擊。同時,4號泵站的監測水樣與異常進水的指紋相似度高達93%,而其上游采集的水樣與異常進水完全不同。
“相似度數值越大,意味著水樣受污染源影響越大。4號泵站相似度大于90%,但上游臨近水樣卻完全不同,我們就可以認定異常廢水的排入點就在4號泵站附近。”俞黎明說。
4號泵周邊共有企業474家,執法隊員一一上門追查并不現實?!按_定排污點位的第一時間,我們便協調調閱周邊企業的相關稅務、自來水供應數據,對企業原料購買和自來水消耗情況進行交叉對比,最終篩選范圍從400多家企業縮小至13家企業?!庇崂杳鹘榻B道。
案情形勢漸趨明朗, 具體的企業范圍也被框定,蘇州市生態環境執法隊員們興奮不已。他們立即前往這13家企業進行廢水水體采樣,并送回執法局進行檢測分析。然而,3個小時后,分析結果出來,13家企業和異常廢水并無關系。
“說不難受是假的,這么多人參與到這個案子的追查過程中,本以為已經貼近事實真相,很快就能找到排污企業了,沒想到卻是這樣的結果。”俞黎明回憶道。
監控視頻發現端倪,異地鎖定排污企業
13家企業與異常廢水并無關系的結果,讓案件的追查進度暫緩下來。既然不是企業排放,那是否有可能是廢水傾倒?蘇州市生態環境執法隊員們重新梳理思路,決定從監控視頻入手繼續追蹤這件復雜的排污案。
“我們調取了案發前后4號泵站周邊的監控影像,對視頻內容反復查看。既然異常廢水進入了管網,那我們覺得廢水的傾倒過程便有可能被監控記錄下來?!碧K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固體廢物執法科科長陳希旻表示,當時大家覺得這可能會是案件的一個突破口。
調取的監控內容覆蓋案發前后共計3天時間,視頻由3個不同的監控攝像頭拍攝,總時長達216個小時。陳希旻告訴記者,查看視頻時的心情非常復雜:“一方面想要盡快看完所有視頻找到線索,另一方面又想盡可能仔細一點地看,生怕漏掉視頻中任何一個細節而影響案件的追查?!?/p>
他一幀幀仔細查看,終于發現一絲端倪。在視頻監控中,一輛槽罐車進入了執法隊員的視線范圍。這輛可疑的槽罐車于10月26日深夜開始??坑?號泵站周邊,且在城南污水處理廠受到可疑廢水沖擊的時間段里一直停留在原地。
這輛車裝載著什么液體,為什么會在案發時間停留在4號泵站周邊?抱著這些疑問,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將案件線索移交至公安部門。很快便有了進展,這輛槽罐車來自外市的一家化工企業。
2022年11月中旬,案件開始收網。蘇州市公安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前往外市,對這家化工企業進行調查取證。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對企業內部生產工藝、產污情況進行實地排查,并對相關工段廢液進行采樣。
水質指紋的比對結果,直接證實了公安和生態環境部門的判斷:送檢的“乙氧基喹啉車間廢水收集罐”水樣與10月27日6號泵站監測水樣相似度為 88%,確認了沖擊城南污水處理廠的污水來源正是這家企業。
隨后,公安機關的調查結果顯示,以趙某為首的犯罪團伙雇傭多地物流公司槽罐車,通過內部人員獲得4號泵站鑰匙,將化工企業高濃度廢液偷倒入4號泵站外靠近出水口的窨井。該股廢水經污水管網,最終流入城南污水處理廠,對其造成沖擊。
至此,城南污水處理廠受異常來水沖擊案件真相大白,蘇州市生態環境執法隊員們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了下來。聊到收網行動,“迅速響應”“聯合”“機制”是執法隊員們提到最多的字眼。
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王欣認為,案件之所以能夠順利查辦并收網,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執法隊伍第一時間響應并全面采樣,為后續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礎;其次,水質指紋溯源技術為迷蹤尋源提供了關鍵性支撐;最后,得益于蘇州建立的重點環境案件跨部門聯合調查處理工作機制。
“我們希望,通過蘇州市環境執法和應急溯源實驗室的建立,構建環境大數據綜合管理體系,探索環境應急監測溯源新技術應用等工作,助力環境執法和應急溯源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執法局環境應急溯源能力,以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蓖跣勒f。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