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常山污水處理見成效 產業發展更環保
2022-12-23 14:42:44
污水處理廠家
干凈開闊的道路、錯落有致的綠植、汨汨流淌的溪水……如今,走在常山縣生態工業園區,已完全看不到傳統化工園“家家建鍋爐,戶戶立煙囪”的景象,得益于生態園區整治提升工作,昔日空中煙塵翻滾,路上臟水橫流的破舊園區,如今已轉變為經濟優化、環境良好、配套齊全的現代化生態園區,彰顯著綠色生態發展的魅力。
揮好整治“指揮棒” 提振精氣神

位于常山縣青石鎮的生態工業園區總規劃面積約2.13平方公里,已開發面積0.64平方公里。曾經,二十多家企業同時開工,由于過去對環保問題的忽視,長年累月,工業廢水、化工廢料污染了地下水,也侵蝕了這里的土壤,成為當地百姓“聞之色變”的化工重災區,更成為常山的“發展之痛”。
面對化工園區環境問題,常山縣一直都在著手園區整治提升工作,但資金、技術、人力等處處鉗制著整治速度。2021年2月,中央環保督察組下沉衢州,指出園區地下水污染問題。面對“生態欠賬”,常山縣委、縣政府拿出了“治本斷源”的決心,迅速組建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雙組長的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并抽調26名精干力量組建專班隊伍,專職推進園區整治提升工作。與此同時,常山還向外尋求專業技術力量支撐,與省環科院、南京環科所建立合作關系,成立專家團隊對園區污染問題進行全方位排查,科學編制整治方案。
“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在園區里召開縣委常委會,專題研究部署,推進整治工作。可以說,是高位推進給大家吃了‘定心丸’,感覺腰板硬了,信心足了。”縣開發區管委會黨工委委員、副主任王新華說。
打出整治“組合拳” 根治舊病灶
面對強有力的支持,常山縣生態園區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整治之路。短短2個月時間,園區內出清了17家低小散企業,騰空物資15萬噸,拆除地表廢舊建筑物2.37萬平方米,騰拓土地空間500余畝,并對園區內摸排到的450余項環境問題展開污染大整治,對園區基礎配套設施進行全面提升。

以往,工業廢水往往采用地埋式管道進行輸送,跑冒滴漏難以發現。為此,園區利用機器人深入地下管道排查,清除了廢舊管道1000多米,并實施了管道“下改上”工程,搭建了2000多米空中管廊,讓污水輸送全面上架,進而杜絕污水輸送造成滲漏污染。
那么,面對曾經已經污染的地下水又該怎么治呢?在專家的指導下,園區采用了“源頭削減+過程收集+末端治理”的方式。在源頭削減上,園區針對9個高污染點位,開挖清運并無害化處理了污染土一萬余噸。有些土方不適合清挖,園區便采用精準“送藥”的方法,建設18口注藥井,通過給污染土地打針注藥,實現污染物現場消解,就地治理。在過程收集中,園區建設99座截流井和污水零直排區,將流動的地下污水截流、抽提至污水處理廠處理。在末端治理上,園區在地勢最低的北側建設了長258米,平均深度10.8米的地下止水帷幕,全面截斷地下水外流。
“截斷水之后,我們又在最末端建設了可滲透反應墻(PRB)系統,通過填充各種濾料,讓污水產生沉淀、吸附、氧化還原和降解反應,從而確保最終排出的水符合環保指標。”王新華介紹。

經過一套強有力的“組合拳”,常山縣生態工業園區地下水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根據最新的水體檢測數據顯示,園區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氟化物、氨氮濃度下降率分別達到了71%、77%、81%,地下水出水達到了預期目標,園區通過了中央環保督察整改銷號驗收,并被列入省級標桿工業園區“污水零直排區”培育名單。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高標準完成地下水整治,是非常不容易的,可以說給全省乃至全國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推廣借鑒。”浙江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狄寶生對園區的變化給予高度肯定。

治好污水只是第一步,管好污水才是關鍵。 在生態工業園區智慧指揮調度中心,工作人員只需點一點鼠標,園區內所有企業固廢產量、污水排放等情況一目了然。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早在地下水整治過程中,園區便在各污水和雨水排放口安裝了18套檢測設備。這些設備就像一個個“哨點”,將采集到的各類數據實時反饋到智慧指揮調度中心。只需一個人便可以掌握園區排污情況,一旦有指標超標,系統會立刻發出警報,確保污染點管得住、治得了。
激發整治“二次效應” 煥發新活力
“原本以為污水整治是砸企業飯碗,沒想到是幫我們捧金飯碗。”這幾天,浙江永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忙著上馬年產10000噸偶氮類有機中間體柔性化改造等二期項目,看著企業煥然一新的面貌,浙江永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企業總工李永昌忍不住發出感嘆。
浙江永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有機顏料、染料中間體的化工企業。曾經,因為忽視環保問題,企業生產“跑冒滴漏”時有發生,是環保督察檢查的“重點戶”。
“那時候天天想著怎么應付環保檢查,哪有心思搞發展。”李永昌向記者介紹,得益于園區整治提升,企業的“跑冒滴漏”問題得到了徹底整改,不僅顏值提高了,核心競爭力也增強了,企業發展也更有信心。
“我們現在就是一心一意謀發展,集中精力把原來附加值低的產品向附加值高的產品轉變,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益。”李永昌說。

△生態園區整改前
▽生態園區整改后

浙江永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并不是個例。如今,位于園區內的浙江常林紙業有限公司正在上馬“年產6.5萬噸特種紙項目”,利安隆科潤(浙江)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年產10000噸抗氧劑PCL項目”已經進入項目決策,項目投資總額突破3.4億元,生態環境整治后的“二次效應”正在持續激發。
“下一步,生態工業園區將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規劃、空間規劃,嚴格準入標準、選準引優項目,從嚴落實安全、環保監管,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走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王新華說。
記者:徐露霞 吳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