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志愿者參觀大同市西郊污水處理廠
為進一步推動我市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活動常態化、規范化,擴大公眾參與度,讓公眾零距離與環保設施面對面,激發公眾環境責任意識,營造公眾理解環保、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5月9日下午,大同市生態環境宣教中心組織大同市生態環境保護協會和山西大同市潤洋翔宇科技有限公司20余名環保志愿者來到大同市西郊污水廠參加環保設施對公眾開放日活動。

活動中,志愿者們從污水進廠--粗細格柵——沉砂池——生化池——二次沉淀池——深度處理車間——消毒反應池——出水口,見證了一滴水的“奇幻之旅”。西郊污水廠王部長介紹道:“廠區2001年投入運營,主要納污范圍為平城區西半部及云岡區一部分的生活污水,日設計處理污水十萬噸,實際處理每日約八萬噸。廠區內的機器全天24小時運作,不斷將污水處理成新的水。”

一位志愿者參加活動后,分享了他的真實感受和體會:“剛聽到污水處理廠這個名字的時候,我的心里一陣惡心,以為那個地方一定是臭氣熏天,戴上口罩都擋不住那種惡臭。可到了那里,我發現和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那兒不僅沒有惡臭味,反而是鳥語花香。

活動第一站,污水廠的王部長首先帶鄰我們來到了一間屋子里。這里有臺大機器,機器有一個斜坡通向兩個深達6米的污水池,里面裝著我們用過的污水,進入現場,一股臭味撲鼻而來,我們不禁用手遮住鼻子,不用說這里就是污水的進口處了,這是污水處理的第一道關卡,而在這里‘迎接’污水的是一道道粗格珊,它們就像是一個個衛兵,將比較大的垃圾(比如塑料袋、樹葉等)鐵面無私地截留下來。接下去進水泵把污水不斷地吸進,污水將在沉砂池中乖乖地接受‘改造’!
然后,我們來到了此次旅程的第二站:生化池。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裝著污水的超大池子。這里的污水比粗格柵里的污水干凈了一些,但水的表面還漂浮著一些東西。污水經細格柵和沉砂池處理后就排到這里,進行生物生化降解,各種微生物會將污水中的污染物當作他們的美餐。池中有許多在不停地翻滾著的泡泡,是由池底的鼓風機為微生物連續不斷地提供氧氣,然后污水將進入二沉池,它們將在這里‘自我反省’13小時左右,顆粒狀的小垃圾就會‘自覺’沉淀下來,泥水分離后,污水也慢慢地變得干凈了。
最后一關是紫外線消毒,王部長打了一小桶處理后的水上來,雖然不能直接飲用,但和手里的礦泉水無異。另外,污水處理廠生產出的污泥還能做為肥料用于農業生產,這真是一個變廢為寶的地方。
當我們走到最后的出水口時,只見水清澈見底,一點臭味都沒有了,污水經生化池處理后,再由消毒渠加氯消毒,就到這里排放出,新的水又產生了。地球給予人類的水資源是如此的有限,我們都應該擔負起肩上的責任:“節水,愛水,護水!”
【來源:大同市生態環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