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生活垃圾滲濾液--記煙臺碩士環衛人張猛
碩士畢業后的張猛,就選擇了這樣一份特殊的工作——煙臺環衛人,他整日與黑臭的生活垃圾滲濾液打交道。生活垃圾滲濾液,通俗點說就是生活垃圾在轉運、處置過程中因垃圾腐爛、雨水浸泡等原因產生的污水。
在張猛和同事的努力下,黑如墨的垃圾滲濾液經過一道道工序后,變成了清澈達標的水。
從聞著黑臭水直犯惡心
到慢慢習慣
垃圾處理場都比較偏僻,張猛工作的位于開發區古縣街道一處山上的煙臺市生活垃圾處理場也不例外。
“堆成山的垃圾,很臭。”回憶起剛上班時,張猛說,他確實被眼前的景象嚇到了。
當時也有一些朋友和同時問他,為什么上了這么多年學,反而從事這樣一個與垃圾為伴的工作?張猛說,“同學都去了環保部門或從事環境相關的工作,我當時心里會有一些落差。”
張猛向記者解釋說,垃圾滲濾液就是生活垃圾在轉運、處置過程中因垃圾腐爛、雨水浸泡等原因產生的污水,成分復雜、臭味大、處理難度大。
有一年夏季,降水比往年更多,各個調節池均已達到警戒水位,張猛和車間職工24小時值守,他們在雨中、在烈日下、在污水中,下泵、收泵、背沙袋,確保沒有污水外溢。
在垃圾滲濾液調節池邊,張猛指著一旁的垃圾山及調節池說,“你看,都用PE膜覆蓋了,基本上聞不到什么臭味,現在工作環境比以前好多了,我們都習慣了。”
所學有所用
他找到了方向
2017年張猛調入了芝罘區生活垃圾轉運站污水車間工作,參與了污水處理車間的運行調試工作,這也讓張猛認為他留下來是對的。
在生化系統調試過程中,張猛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污泥接種,通過對污泥性狀的化驗,確認接種污泥時的設備運行狀況,從而調整生化系統的曝氣強度、循環水量、日進水量,生化池溫度、pH等參數。
“上學學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學沒白上。”之后,張猛參與制定了超濾運行流程、化學清洗流程等車間運行制度,為車間正常運行、生產提供了意見和建議。
2021年,張猛來到煙臺市生活垃圾處理場污水車間任車間主任。他面臨的是設備老化、處理能力不足、產水水質不穩定、垃圾滲濾液積存等各種問題。
他積極協調參與垃圾處理場污水車間膜系統擴建工程、對各個調節池等進行進行PE膜覆蓋處理。“現在每日滲濾液處理能力從700方提升至1000方。”張猛坦言,能將所學運用到工作中,讓他找了方向。
看到黑水變干凈
一切都值得又有意義
經過添加劑、過濾等一道道工序后,出水口流出了干凈的水,看起來和普通的自來水沒什么區別。
“很熱乎,溫度有40攝氏度左右。”張猛接了一些水洗了洗手,笑著說,“這樣的水雖然達不到飲用標準,排放是達標的,可以用來澆花等。”
張猛說,由于垃圾滲濾液所含物質不一樣,他們要即時調整參數,“每天都和滲濾液戰斗,這樣才能使排放的水達標。”
“每天工作完后,工裝上難免會有一股臭味。”張猛每天工作完后,洗完澡、換上干凈的衣服才敢回家。
“什么樣的工作,總得有人干!這些年,我看著黑臭的滲濾液變成了清澈的水排出,感覺很有成就感也很有意義。”張猛希望污水車間每天都能正常運行,“在我們的努力下,從這里排出的每一滴水都是清澈的、達標的!”
來源: 齊魯壹點 記者鐘建軍杜曉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