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滲濾液常見物理處理工藝
- 簡要說明 :
- 文件版本 :
- 文件類型 :
物理處理方法是處理垃圾滲濾液的最直接的手段,其效果最為顯著,通過物理吸附、吹脫和膜分離等方法,從而將滲濾液中的有害物質去除。
1.吹脫法
吹脫法是將氣體通入廢水中,充分接觸后,使廢水中溶解性氨氮透過氣液界面,向氣相轉移,從而達到脫除氨氮的目的,吹脫法常用空氣作為載氣。目前這種方法已經在大多數城市垃圾填埋場中得到應用,其氨氮去除率可以達到60%-80%左右,效果相當顯著。
2.吸附法
吸附法所采用的材料以活性炭為主,活性炭具有大間距的比表面積和孔狀結構,垃圾滲濾液通過后,有機物和重金屬將被吸附在活性炭內部,進而達到去除的目的。目前,活性炭吸附技術在污水處理中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相關研究發現,活性炭對垃圾滲濾液的 TOC 的去除率達到 75%,COD 的去除率可以達到 85%,NH3-N 的去除率可以達到 95%。
3.膜分離法
膜分離法是利用特殊薄膜對液體中的某些成分進行選擇性透過的方法的統稱,高分子膜可以將溶液中的特定物質進行分離和富集。膜分離法包括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等。目前,在滲濾液處理中,較為普遍的膜分離方法以納濾和反滲透為主。
(1)納濾法 納濾膜介于超濾膜和反滲透膜之間,納濾膜的截留相對分子質量在 200~1000 之間,膜孔徑約為 1nm 左右,適宜分離大小約為 1nm 的溶解組分。在垃圾滲濾液中通常采用納濾作為預處理工藝,處理后的水可達標排放,如對鹽分有特殊要求時,系統后須接反滲透系統。
(2)反滲透法 反滲透法最先應用于海水淡化工程,現階段開始在城市垃圾填埋場的滲濾液濃縮中進行應用。該技術在降低垃圾滲濾液中的 COD,NH3-N、鹽分方面具有明顯效果。